“高爐的鐵口開口、渣溝深度、打泥量都正常嗎?”每天早上7點,穿著一身白色阻燃服的攀鋼釩煉鐵廠爐前高級技師岳彩東都會準時出現在高爐平臺上,詢問夜班的生產情況。
從2018年中秋至今,岳彩東就保持著節假日不休、每天早上7點到晚8點的工作模式。“這樣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要是見不到這位爐前‘總管’的身影,我們心里還有點不踏實呢。”爐前工譚自亮對岳彩東充滿敬佩。
仔細觀察鐵溝深度,到撇渣器旁查看渣鐵的分離效果,是岳彩東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撇渣器是高爐生產的重要設備,主要用于渣鐵分離。一旦撇渣器凝結,鐵水就不能流入鐵罐,而是直流下渣,燒穿渣罐,燒壞鐵道,造成鐵口堵口。如果這樣,單鐵口高爐就只有減風處理。更有甚者,還會造成高爐懸料等惡性事故。
“釩鈦磁鐵礦冶煉‘熱不得、涼不得、等不得’,最關鍵的是‘等不得’。”岳彩東介紹說,4號高爐大修后,他們針對高爐撇渣器凝結現象,通過優化操作步驟,形成了“一填、二挖、三燒”的新操作法,整個操作過程控制在3小時以內,比以前的操作時間大幅度減少,滿足了釩鈦磁鐵礦冶煉“等不得”的要求。
一次,3號高爐在澆注主溝恢復過程中,因鐵口打不開,鐵流過小,造成砂窩子凝結,采用這項新的操作法后,只用了2小時50分鐘就完成了操作。
“改造出好用的設備和工具,對于高爐來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4號高爐大組長王小軍說,之前撇渣器凝結,他們要用挖掘機將主溝兩邊干燥的積渣填入砂窩子并壓實,將一部分液態渣鐵壓出砂窩子,耗時費力。而采用岳彩東的新操作法,只用了2個多小時和2根氧氣管就燒通了過道眼。
在爐前干了30多年,岳彩東深諳“用心”對高爐生產順行的重要性。最讓岳彩東滿意的是兩個徒弟張良和劉明。他們在岳彩東的帶領下琢磨出一套“下渣鐵高效回收操作法”。該操作法包含一項新的撿鐵裝置,不但可以減少高爐下渣罐燒穿事故,而且還能避免衣服烤燃、渣鐵燙傷等意外發生。
岳彩東說:“我們冶煉的是釩鈦磁鐵礦,由于冶煉技術和工藝的局限性,鐵損高,渣罐燒穿及燒壞臺車、鐵道等事故隱患較多,給高爐安全生產帶來較大影響,也增加了生鐵成本。新的下渣鐵回收裝置和操作法,既有安全效益,也有經濟效益。”
因阻渣及時,新的撿鐵裝置為4號高爐增加了100噸的渣鐵回收量,并保證了小井順利流出鐵水和裝車安全,將之前需要2個人花40分鐘才能解決的難題,變為只需1人花5分鐘就能解決,在大幅提升安全系數的同時,也降低了操作的難度與強度。實施改造后,高爐渣鐵不僅回收量升高,維護工作也由原來的至少每周一次延長到每2個月維護一次,大幅度降低了生產維護成本。目前,這項“下渣鐵高效回收操作法”已陸續在1號、2號、3號高爐上推廣,取得了較好效果。
近年來,正是憑著高度的責任心,岳彩東的“鐵口操作法”“渣口澆注操作法”“蓄鐵式主溝維護操作法”等6項操作法分別得到煉鐵廠、攀鋼釩、攀鋼的高度肯定與推廣。
4號高爐區域工程師溫懷禮說:“為了職工干活省時省力,高爐更安全高效,小到鐵口澆注泥套修復器,大到高爐的升級改造和先進操作法的總結、實施與推廣,岳彩東都費盡心力。他是我們職工最貼心的勞模!”
勞模金句:
工作中多付出一份真心,高爐順行就多一份保障。(記者 黃海 學員 蔣登成)